小王子——爱与责任

因为想锻炼自己的英文能力,所以开始尝试阅读英文书,第一本便是这本小王子,其实选它的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之前读过,大致情节都还记得些;二是因为小王子里面的词汇比较简单,阅读起来的压力会小一些。 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内容蛮无厘头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当初太年轻,经历的事情太少了吧,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才渐渐明白小王子、玫瑰和狐狸都扮演着什么角色。曾经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小王子明明已经来到了地球,却仍然心心念他那个星球上的玫瑰。直到后来经历了和初恋分手,才渐渐明白,正因为小王子与玫瑰,彼此驯化,彼此需要,小王子和玫瑰对彼此来说才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聪明如狐狸,也无法替代。 恋人该是如此,我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本是沧海一粟,但正因为为你花过心思,付出真心,彼此陪伴,我们才变成彼此间心目中的独一无二。 扯的有点远了,整本书有很多金句,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句: What is a rite? Those also are actions too often neglected. They are what make one day different from other days, one hour from other hours. 仪式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活还是多点仪式感的好,因为它代表你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活的更高级。简单说,就是会让你过的更幸福。 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它是一种敬畏,一种美好,一种精致,一种态度,它无需做给别人看,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希望自己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愧对别人,亦不辜负自己。

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个中二少年的烦恼?

这本书是🐔哥送的, 是一本很薄的书, 讲的故事内容也很简单, 就是主人公维特来到了一个小镇, 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 她的一颦一笑、 一举一动都让维特倾倒; 绿蒂也喜欢他, 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 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 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 他毅然离开此地, 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 有所成就, 然而鄙陋的环境、 污浊的人际关系、 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 都使他无法忍受, 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 发现绿蒂已结婚, 决定以死殉情, 于是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上述内容摘自豆瓣的内容简介)。 说实话, 我刚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相当中二, 前半本的抒情真的让我感觉十分尴尬, 就跟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让我描写一个人时的感觉一样, 类似——啊! 她的眼睛多单纯啊! 她真的好迷人啊! 大自然多美啊! 之类的。 后半本干脆就是直接在发牢骚了, 之前查资料的时候有说过拿破仑也曾看过这本书, 我真的无法想象他当时看这本书的心情。 我看豆瓣的评论时有人说这是西式的浪漫与伤感, 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的文学素养不够吧, 我看见的不过是一个发春的中二少年无限的YY和碎碎念。 诚然主人公维特那种从心中涌动出的纯真的感情我们很多人都有过, 可早已不纯真的我们很难再有青春时期的那种细腻, 而且书中所描述的故事太过完美主义, 太过倾向纯洁, 兴许放在当时那个自杀是一种反宗教行为的时代, 会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流传至今后则明显是过誉太多了。 不过我也不是完全否定这本书, 有些字句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里做了一些摘抄。 这儿的人怎么样, 我只能回答: 跟到处一样! 人类嘛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多数人为了生活, 不得不忙忙碌碌, 花去大部分时间; 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 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 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啊! 人从某些探索结果中得到的自慰, 其实只是一种梦幻者的怠惰, 正如一个囚居斗室的人, 把四面墙壁统统画上五彩缤纷的形象与光辉灿烂的景物一般。 我们人呵, 常常抱怨好目子如此少, 坏目子如此多依我想来, 这种抱怨多半都没有道理。 只要我们总是心胸开阔, 享受上每天赏赐给我们的欢乐, 那么, 我们也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且到来的痛苦。 乖僻就跟惰性一样, 要知道它本来就是一种情性呵。 我们生来都是有此惰性的, 可是, 只要我们能有一次鼓起勇气克服了它, 接下去便会顺顺当当, 并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愉快。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说穿了全都无聊。 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 没有需要, 仅仅为了他人的缘故去逐利追名, 苦苦折腾, 这个人便是傻瓜。 人之幸福, 全在于心之幸福。 我们生来就爱拿自己和其他人反反复复比较。 所以, 我们是幸福或是不幸, 全取决于我们与之相比的是些什么人。 所以, 最大最大的危险, 就莫过于孤身独处了。 我们的脑子生就是朝上想的, 加之受到诗里的幻境的激发, 便常常臆造出一些地位无比优越于我们的人来, 好像他们个个都比自己杰出, 个个都比自己完美。 而这似乎理所当然。 世间最纯粹、 最暖人胸怀的乐事, 恐怕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吧。 以自己去衡量别人是很愚蠢的。 我们这些有教养的人, 实际上是被教养成了一塌糊涂的人!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一本高级鸡汤书

这本书其实放在书架里已经很久了,但是直到最近才打开这本书阅读,当时购买的时候看评论称这本书是年轻人必读的一本书,再加上当时当当网做活动便入手了。高中时就听过周国平的名字,奈何当时对语文这一学科毫无兴趣,这个人是谁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如今,大学四年已经结束,趁着暑假空闲就打开看了看,才后悔没能早些阅读。 本书刚开始就提到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分别是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其实生命的觉醒我觉得很好理解,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是生命,周围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也都是生命,我们需要对那些同为自然界的生命抱有敬畏之心。 本书在阐述自我的觉醒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读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观点,以至于有一种这是一本高级鸡汤书的错觉。想要实现自我觉醒,我们需要成为真正的自己,那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本书给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说实话,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告诉你你要在人生态度上自己做主,要在事业选择上自己做主,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太不真实了。因为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确实有些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可是为什么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呢? 因为生活中那些光是活着就不容易的年轻人太少太少了,大多数都还是像我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90后)有一个特点,就是小时候经历着不太富裕的日子,等到长大了生活又被各种考试、学习所填充,以至于精神生活普遍很平庸,主要体现在:一、信仰生活的失落;二、情感生活的缩减;三、文化生活的粗鄙。 但并不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会就此陨落了。相反,我们已经开始逐渐接管这个社会,我们有梦想、我们有冲劲,我们渴望成功,渴望在这个时代建功立业。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有人说17、18岁是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可我们那个时候在学校准备高考,白白错过了最好的青春。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当然,话是这么说不错,周围懈怠的人也还是不在少数,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二是没有选好合适的追求。 人生在世,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是应该要什么。二是能够要什么。这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那至少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其次是追求的选择,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现在回过头看我的大学四年,感触颇深。从大二开始,我便开始不断奋斗,参加比赛、培养各种技能、冲击名校的保研,以至于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暗自庆幸原来自己和作者站在了一个高度上,直到我看到了下面一句话: 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 我停了下来想了想,回想过去的几年,自己究竟是喜欢追求还是喜欢那个为了目标奋斗的自己呢?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时的我可以为了一个功能修改到深夜,可以为了一个动画不断优化,可以为了保研承受各种压力。兴许目标的价值真的就是为了让人生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吧。 当然啊,个人认为追求某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是真心喜欢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本身,做事的过程就是享受,如果是把这件事当作达到某个功利目的的手段,做事的过程就会是痛苦。毕竟“享受”是人生的天经地义。 上面都是在谈一些个人目标、奋斗之类的,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生活不只是有奋斗这一个主题的。还有爱情、婚姻、家庭等,只是因为自己对于这个主题有些小小的感悟便记录下来。 本书还谈了谈对于两性关系、婚姻、为人处事等很多方面,虽然有高级鸡汤的嫌疑(以至于有些篇章我都没有完整读完),但是对于处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多少还是有些启发的,值得暑期好好阅读一下。 最后放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作为结尾: 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挪威的森林——书中的女孩们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说他神奇的原因是,我既可以把这本书作为言情小说看,也可以当作色情小说看,甚至可以把它当作讲大道理的鸡汤书看,而且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总能在书中的几个人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影子。 其实整本书都是围绕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展开的,包括四男(渡边、永泽、木月、敢死队)和四女(还有直子、绿子、玲子、初美)。读这本书其实就是读书中的这几个人物。本文主要讲下书中的四个女孩。 绿子 先说这里面我最喜欢的绿子吧,她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生。相较于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直子,绿子像个春天里的熊,大胆又有活力,她是生动的,鲜活的。他爱绿子,爱她的率真、洒脱。“我可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孩,而且现在就在你的怀抱里表白说喜欢你。只要你一声令下,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虽然我多少有蛮不讲理的地方,但心地善良,正直勤快能干,脸蛋也相当俊俏,乳房形状也够好看,饭菜做的又好,父亲的遗产也办了信托存款,你还不以为这是大甩卖?你要是不买,我很快就到别处去。”说实话,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女孩子想必很快就会沦陷了。只是开篇的种种都暗示着渡边最终也没能和绿子在一起,不免有些唏嘘。 虽说绿子是个大大咧咧的丫头,但对待感情却也会有些自私的(谁又不是呢?),绿子知道渡边心中有一个没法忘记的人,却还是选择等待他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她对渡边的要求也仅仅只是要我时就只要我,抱我时就得只想我,以及千万别做伤感情的事,毕竟在过去的生活里绿子已经被伤害得够厉害了,不想再被伤害下去了。好在书的最后绿子等来了她的渡边。 直子 对于直子,我感觉她更像是我们年少时的执念,一个爱而不得的人。她和绿子是一个对立面,生与死的对立面(不单单是因为两个人的人生分别选择了生与死)。书中提到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这句话结合着整本书来看很奇怪,直子的死并不是渡边选择绿子的原因,而是因为直子的死让渡边更好的明白了需要好好地爱着绿子(感觉有些奇怪)。引申到我们身上,年少时的执念并不是让你用来和已有情人对比的,相反的,正是经过了那种执念才更能体会到要好好爱着已有的幸福。直子的死,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反映了我们应该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把握当下已有的幸福。 那为什么直子还是会和渡边做爱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日本的性文化我们确实难以理解吧,不过更重要的我想其实是因为直子也有想过要从木月死去的创伤中走出来,她也挣扎过,努力过。只是她失败了。从之前的直子与渡边的街头暴走,到直子进入那个疗养院,再后来病情不断恶化直至自杀,个人认为其实也反映了直子内心世界的挣扎。我认为她挣扎的原因是因为她挣扎努力的方式就错了,她错把渡边当成第二个木月,与他做爱,甚至赤裸着给他看,可她终究没有意识到渡边只是渡边,不会也不可能是她心爱的那个木月。于是,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的直子,终于决定要追随木月的脚步,与这个世界说再见。 初美 初美是一个相处了会让人特别有好感的女孩。虽然外表普普通通,但她“娴静、理智、幽默、善良,穿着也总是那么华贵而高雅。”以至于对渡边来说“东大也罢外务省也罢,唯一羡慕的,就是你有一位初美小姐那样完美的恋人。“其实在读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渡边对初美究竟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说渡边喜欢初美吧,感觉不像,说不喜欢吧,字里行间又能表达出因为“永泽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朋友,名叫初美。”而羡慕不已。这对渡边来说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我个人倾向于渡边其实是喜欢初美的,只是这种喜欢存放在渡边内心的深处以至于他自己都没有发现。在渡边心中,初美是那样的完美,完美到自己只能远远的看着而不会心生情谊。 绿子梦想中的爱情是:如果她想吃饼,男人就跑几条街去给她买来,然后她说又不想吃了,那个男人会十分抱歉又问她想吃什么,满头汗地再跑去给她买。绿子想找的是个爱她的人,然后好好爱他回报他。可初美与绿子截然相反,初美的梦想是:“结了婚,每晚给心上人抱在怀里,生儿育女,就足够了,别无他求。我所追求的只是这个。” 初美想找的是个她爱的人,然后和他在一起生活。不然也不会接受和永泽这样的男生在一起三年之久了。她是真心的爱着永泽的,因为她愿意相信人是会变的,她坚信只要自己等下去,永泽就一定会改变,但永泽偏偏就是“亲切热情倒是不假,但就是不能打心眼里爱上某个人,而总是有个地方保持清醒,并且有一种饥渴感,如此而已”。 如果初美不是爱永泽就好了,如果她后来结婚遇到一个她爱的人就好了,如果她哪怕少爱一点,少执着一点,少迂腐一点,混日子过下去就好了,如果她能学永泽自给自足一点,而不是一味等待,如果…… 玲子 这个人物是最让我感到奇怪的,对于本书,我也看了一些读书笔记,但是几乎写的都是直子&绿子,描述玲子的实属不多。而且我也不是很能理解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什么,以至于最后一章玲子和渡边仿佛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做爱更是让我莫名其妙,兴许是因为自己境界还不够高吧。对于玲子,网上有人说因为玲子和直子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最后来看望渡边君的时候是以玲子的心态来的,算是代表直子和渡边君的一个告别。呃呃呃,反正我是没法理解的,对于她,我就写到这吧,如果以后有新的理解了,再来更新。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书中很多句子的语言也非常优美,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也会多多少少的映射在我们的身上,豆瓣上有过一个问题,对于直子&绿子,哪个才是你的选择。其实这个问题就是红白玫瑰,于我而言,如果非要选的话可能是绿子吧,毕竟那样的女孩,会让人有活力和生存下去的意志。 当然,如果未来的伴侣既有绿子的活泼可爱洒脱又有直子的安静温柔岂不美哉。(哈哈哈,我在想p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