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这本书其实放在书架里已经很久了,但是直到最近才打开这本书阅读,当时购买的时候看评论称这本书是年轻人必读的一本书,再加上当时当当网做活动便入手了。高中时就听过周国平的名字,奈何当时对语文这一学科毫无兴趣,这个人是谁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如今,大学四年已经结束,趁着暑假空闲就打开看了看,才后悔没能早些阅读。

本书刚开始就提到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分别是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其实生命的觉醒我觉得很好理解,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是生命,周围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也都是生命,我们需要对那些同为自然界的生命抱有敬畏之心。

本书在阐述自我的觉醒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读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观点,以至于有一种这是一本高级鸡汤书的错觉。想要实现自我觉醒,我们需要成为真正的自己,那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本书给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说实话,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告诉你你要在人生态度上自己做主,要在事业选择上自己做主,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太不真实了。因为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确实有些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可是为什么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呢?

因为生活中那些光是活着就不容易的年轻人太少太少了,大多数都还是像我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90后)有一个特点,就是小时候经历着不太富裕的日子,等到长大了生活又被各种考试、学习所填充,以至于精神生活普遍很平庸,主要体现在:一、信仰生活的失落;二、情感生活的缩减;三、文化生活的粗鄙。

但并不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会就此陨落了。相反,我们已经开始逐渐接管这个社会,我们有梦想、我们有冲劲,我们渴望成功,渴望在这个时代建功立业。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有人说17、18岁是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可我们那个时候在学校准备高考,白白错过了最好的青春。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当然,话是这么说不错,周围懈怠的人也还是不在少数,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二是没有选好合适的追求。

人生在世,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是应该要什么。二是能够要什么。这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那至少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其次是追求的选择,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现在回过头看我的大学四年,感触颇深。从大二开始,我便开始不断奋斗,参加比赛、培养各种技能、冲击名校的保研,以至于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暗自庆幸原来自己和作者站在了一个高度上,直到我看到了下面一句话:

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

我停了下来想了想,回想过去的几年,自己究竟是喜欢追求还是喜欢那个为了目标奋斗的自己呢?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时的我可以为了一个功能修改到深夜,可以为了一个动画不断优化,可以为了保研承受各种压力。兴许目标的价值真的就是为了让人生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吧。

当然啊,个人认为追求某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是真心喜欢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本身,做事的过程就是享受,如果是把这件事当作达到某个功利目的的手段,做事的过程就会是痛苦。毕竟“享受”是人生的天经地义。

上面都是在谈一些个人目标、奋斗之类的,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生活不只是有奋斗这一个主题的。还有爱情、婚姻、家庭等,只是因为自己对于这个主题有些小小的感悟便记录下来。

本书还谈了谈对于两性关系、婚姻、为人处事等很多方面,虽然有高级鸡汤的嫌疑(以至于有些篇章我都没有完整读完),但是对于处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多少还是有些启发的,值得暑期好好阅读一下。

最后放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作为结尾: 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